大家现在都开始准备复试了吗?最近很多同学说,万一复试的时候遇到不会回答的问题,一时冷场了怎么办?这个时候课千万不要傻傻的等着哦!今天就来说说复试冷场应该怎么做。
紧张,是每个考生在经历重大考试时普遍会遇到的现象。特别是像复试面试这种面对面与“导师”近距离交流,并能在短短10-20分钟时间内决定考研“成功”或者“失败”的过程中,90%以上的考生会极度紧张。
许多考生会发生思维混乱,仿佛什么都想记起来,但什么又都记不起来,努力想起来的知识点,好像又和导师提的问题“沾不上边”,更有甚者,干脆大脑空白,抓耳挠腮,手足无措,支支吾吾。于是,面试过程就这样被中断了,“冷场”就出现了。
这个现象也是面试考场上频繁出现的现象。其实,类似“提笔忘字”、“一时忘词”这种记忆短时间缺失现象,在我们生活中也经常遇见。
但面试时,因为短时间内大脑思维活动加剧,紧张等因素,会极大触发这种现象的概率。明明看过,却怎么也想不起来,想不起来,就只好“语塞”于当场。
而这时,经验丰富的导师能够准确的发现你的心理活动,但他因为怕增加你的紧张情绪,不愿催促你,希望你能自己想起来,快速组织语言重新回归到面试“问答”的程序里。于是,考场上陷入了你“卡”他“等”的尴尬局面,冷场又出现了。
“面试”是人的一生中经常会遇到的一种测试形式。但是在校学习期间,这种考核形式远远少于笔试。和笔试比起来,面试具有“短时间内应答”,“单位时间内输出信息多”,“考试更易受到客观影响”等特点,使得学生往往是“脑子里想知识”,“眼睛里看考官”,“嘴里说答案”,可谓忙的“不亦乐乎”。
特别是“短时间内应答”这个特点,很容易让学生来不及打草稿,陷入逻辑混乱,甚至言不由衷,表意“南辕北辙”,但当考生发现自己的错误时,“冷场”和“尴尬”也就自然而然的出现了。
这种现象是非常特殊的,但也是有可能在面试考场出现的。在进行面试的时候,考官可能会忽然沉默下来,然后带着微笑看着你。许多考官都喜欢用这一“杀手锏”,因为这能有效检验考生的心理素质和办事能力。被这种考试形势“命中”的考生,往往被突如其来的情况弄得不知所措。
该说的已经说完,一时又想不到新的话题,有一分多钟的时间双方在沉默中度过。最后还是老师主动打破了沉默,面试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。
第一、面试前一定要对可能问及的知识进行准备,形成答题的固定模式,做到反复记忆。特别是那些基本已经确定的固定内容,必须做到烂熟于胸。
第二、对面试时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情况,做到提前预估,比如考官追问,考官故意“冷场”等,做好应对方案,在熟记知识的基础上,对答题技巧反复练习。
第三、要在考前进行模拟“面试”,尽可能的模仿考场情况,对自己不断提问,训练自己克服紧张情绪,熟练应对各种突发情况。
这里的“自信”指的是在面试过程中,任何时候都要看上去镇定自若,非常“自信”,哪怕出现冷场。俗话说“当众讲话时,没有人知道你的讲稿下一句是什么”。
最直接的方法就是,虽然心中焦急万分,但仍然要微笑的看着考官的眼睛,尽量不要表现出“抓耳挠腮”、“手足无措”的样子,直到自己找到打破僵局的话题位置。
假如你一时冷场,适当地对刚才的观点进行一个小结和回顾,是一个不错的办法。一来,可以有效地缓解“空白”时间。二来,这种回顾和总结非常有助于新的启发。
如果“冷场”出现在你回答问题的中后端,或者你的问题已经做了基本阐述,你可以在出现“冷场”后果断结束答题,采取“壮士断腕”的策略,宁可少说一部分内容,也要给导师留下“精炼”“有条理”的印象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,转载请注明来源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