非全日制研究生不如不读?读非全要考虑哪些问题?
发布时间:2024-01-23 10:12:38 浏览量:
自2017年“非全日制研究生”被划入全国统考以来,备受关注的同时,也存在一些争议,很多人还是认为非全含金量等于以前的在职考研,因此前几年大部分招生靠调剂。
但其实纳入统考后,《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》明确规定:高等教育采用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教育形式。考试招生执行同样的政策和标准,培养质量坚持同一要求,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。非全日制研究生双证齐全,既有毕业证,也有学位证,但是会在毕业证上的学习方式注明“非全日制”字样。
任何新事物的产生都有一个“阵痛期”,要被社会广泛的接受,更是需要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,非全现在就处于这样一种过渡阶段。教育部一再发文强调,简单言之:文凭含金量同等;就业机会同等;落户机会同等。
招聘过程中,不得将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作为限制性条件,增加非全日制的就业机会。用人单位招用人员应当向劳动者提供平等就业机会。各级公务员招录、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公开招聘要根据岗位需求合理制定招聘条件,对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生提供平等就业机会,不得设置与职位要求无关的报考资格条件。
加强校园内招聘活动管理,发布招聘信息不得含有教育形式限制性条件。
2021年初,全国人大代表提交了《保障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合法权利,加快落实各类就业政策》的建议,并表示:消除学历偏见,平等对待非全日制研究生。
有的院校,包括湖南大学,四川大学也向用人单位开具“统一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教学质量和毕业标准”的证明。这意味着,各个地方已开始陆续的相应国家的号召,对“非全”的一系列问题采取了相应的措施,我认为是非全向好的一大趋势,只是需要时间来检验。
全日制和非全的区别
全日制指的是参加全国统考的双证研究生。非全日制包含两类考生,一类是同等学力申硕的单证研究生,也就是以前的“在职研究生”,只有学位证;另一类是参加全国统考的双证研究生,这类与全日制的学习流程是相同的:入学初试——入学复试——上课学习——结业考试——论文答辩——取证毕业。
选择“非全”需要考虑的问题
“非全”学制长,一般情况下是3年左右;“非全”学费一般高于全日制,大多数院校不提供住宿,一线城市的房租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;
报考专业是否适合“非全”,比如你读研是想在职提升学历、获取更多人脉资源,双一流院校的非全就非常适合,也不会有与行业脱轨2-3年的问题,尤其MBA/MPA/MEM;但如果你的专业需要花很多时间做实验、做研究,那你有工作就比较麻烦。
“非全”上课时间并不是固定的,边上班边学习还是比较辛苦的,尤其是写明“毕业要求同全日制”的院校;“非全”可以考博,目前34所都有明确表示,但直博机会很少;部分学校要求“非全”是定向培养,也就是毕业后回到定向单位工作,不安排就业派遣,无法参加校招。
是否选择非全,你要全方位的分析自身的情况,具体问题具体分析,有人在大三已经签了一份稳定的工作,而有的人刚刚毕业面对找工作的选择,有的人想尽快步入社会磨练自己,有的人以终身学习为目标,想通过名校的资源提升自己等等。所以我的观点需要你根据自身情况来考虑:
1.首先,全日制和非全日制都是教育部认可的学历,在学历这一点上,用人单位都应该认可。认为非全是本科的用人单位,建议投诉。但这也不是说非全和全日制就是完全一样的,两者各有优势,用人单位应该看到各自的优点。
2.关于学历含金量:当然一定要是同等层次院校,全日制学历比非全含金量高。普遍来说,全日制相对的入学难度更高,在校期间的学习时间更长,这也是不争的事实。所以,如果你两个都能考上,选全日制。
3.如果你是因为全日制不幸落榜而考虑是否调剂非全。那么,你不是在全日制和非全之间选择,你是在落榜和非全之间选。落榜付出的时间,金钱成本也是需要你考虑的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,转载请注明来源!